勤俭家风小故事(李敏)

来源:武汉分公司党支部     发布时间:2018 年 06 月 20 日     浏览次数:1342       作者:李敏

    我的祖父过世已经三十年了,现在家里还留着他亲手做的折叠靠背椅、贴面方桌、四方凳,桌子的脚有的部分被刻细、有的部分雕着花纹,摸上去非常光滑,一点毛边都没有,锯、刨、车、铣、钻他样样精通。

    祖父是个很讲究的人,吃饭的时候不能讲话也不能出声音,记不住时头上总会被他敲上一筷子。他的衣服虽然旧但总是干净、整洁,他从不穿皱了的衣服。他喜欢戴帽子,口袋里总是装着干净的手绢。他喜欢小动物,曾经养过几十只鸽子和一大笼绿皮鹦鹉。

    祖父经常在东方刚泛起鱼肚白时,便带着自己的工具骑着二八自行车去工地,怕浪费时间,他经常在工地上解决自己的午饭。我不理解祖父为什么每次都这么快地赶工,劳心又劳力的,祖父说:“手艺人吧,工艺要好,做事的时候可得用心,不能三心二意,今天能做的事情今天做完,不可拖到明天做。”听了祖父的话,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。他对待工具极其爱惜,从不借人。如果有小孩偷偷动了他的工具,他只把眼睛一瞪,那个孩子再也不会犯第二次错。他又是个非常慈祥的人,不到三岁的我和妹妹是被祖父从河南接回来的,我们染了一身的跳蚤,他细心烧水煮衣服、裤子,帮我们洗头。

    听祖父讲故事是我最喜欢的事,吃了晚饭,坐在院子里乘凉,祖父一边为我摇扇子,一边有声有色地讲杨家将、武松打虎、花木兰替父从军等故事,众多栩栩如生的足智多谋、侠肝义胆、宅心仁厚的英雄形象便在走进了儿时的我心里。祖父记性好,《三字经》、《弟子规》等可全文背诵,常常给我讲“首孝悌、次谨信”,“凡出言、信为先”,“人间好事忠和孝,天下良谋读与耕”等等,我也听得津津有味。

    祖父是江苏扬州人,他一个人工资养活六个孩子,妈妈从小没有穿过新衣服,但他们都上了学。他和祖母省吃俭用,有时候他会打零工,帮别人做家具挣钱,他的手艺是百里挑一的。有些人想请他,但请不来,便想商量由他提供木料,这样可以多赚钱,但他只提供手艺不提供木料。他说:“木料公家有,但我不能碰,我只用手艺挣钱”。按照别人说他的话,他傻。祖父检查出癌症的时候,我还不到十岁,妈妈每天带着我去看他,给他按摩腿和脚。因为经常浮肿,他半坐在亲手做的躺椅上慢慢嚼着馍馍干,妈妈按摩完后会烧水给他泡脚,由于病情加重,为了减轻他的痛苦,妈妈按摩的时间变长,我就承包了他的双脚,现在我还记得那种感觉:脚很大,是肿的,有些凉。

    祖父虽然离开我们多年,但“正直、勤劳、节俭”的朴素家风一直深深影响着我们家子孙后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