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试农艺

来源:离退服务部     发布时间:2019 年 01 月 24 日     浏览次数:1679       作者:常丹红

    “三九”天的清晨,七点来钟,天还是麻麻的亮色,晚起的太阳还没来得及遮住月亮的光辉,室外的温度格外的低,手脚感觉冻得发疼,但是身子却开始先暖和起来了,因为我在体验人生第一次的“农活”,我在松涛山庄的茶园里和几百个同事们一起在为茶园冬季施肥翻地。

    可不能小看这个翻地,这是农活的基本功,对农作物一年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当然这些基本功对于公司的大多数同事们来讲,他们基本都是技艺娴熟的,因为每年不同时期松涛山庄农作物的打理是他们的必修课。生长在小城的我,对于种植,顶多就是摆弄些阳台上的花而已。怀着好奇、要强、害怕等各种心态,这个本来可以多和被窝温存一会儿的清晨,我却是格外激动地不到五点就醒了。驱车来到茶园的时候,已经有十多个人在热火朝天地干着了,我赶紧领了铁锹和手套,深一脚浅一脚地下到茶园里,按着秩序,领到一份属于我的 “田地”。正举着铁锹不知道如何下手时,旁边的同事知道我是新手,细心地告诉我,翻地要把铁锹坚直着插到土里去一锹的深度,然后把这锹下去的土块翻起来,两道茶树中间的空地要全部翻到。听上去很简单的操作,对于基本没有操作过铁锹这种劳动工具的我来讲还是很陌生的,握着锹柄,学着他们的样子使劲地往地里扎下去,还好土地还算是松软的,铁锹听话地坚直插到田地里了,于是我试着象他们一样用脚去踩铁锹的边檐,试图让铁锹能下到地里一锹深,“哎呀”,看似简单的小动作,我竟差点栽倒。于是赶紧收敛身心,仔细琢磨一锹下去如何用力,幸好多年来长期“撸铁”的锻炼,没有辜负我对力道和协调性的快速掌握,很快我就熟练地掌握了。

    就这样深一锹浅一锹地摸索着慢慢顺手的时候,体力开始压倒了学习的兴趣,渐渐地肩膀、握锹的拇指与食指间肌肉,还有腿、膝都开始用酸痛向我抗议。抬头看向天空,这时的太阳已经算是完整地开始将阳光洒向大地了,柔和的阳光照着茶园格外地清新,田间地头上,最初人们扎着身子闷声干活的的声音中慢慢地有了一些嘈杂声,一个多小时闷身苦干是到了该小憩喝水的时候了。熊部长开始边挥着铁锹边哼上了小曲,还笑着说道:“我们这些苦孩子出身的还是能干些,现在一点累的感觉都没有,干农活凭得不光是力气还要有方法。”胡部长也开始了和周边的同事们插科打诨,在我旁边田埂的翟书记也直起身子擦了下汗水,接着话茬说道:“是这样的,我虽然是第一次翻地,但是这个铁锹下地的力道还有倾斜度,下到土里哪个位置都是有讲究。”额的神啊,一个标准的理工男,生活中处处都是科学。

    就这样,大家伙干累了,就在田间站上三五分钟,点上一支烟,喝上几口水,说上两句笑话,再接着挥动铁锹,开始觉得至少得到下午才能完成的“承包地”,在不知不觉中,竟然在正午的时刻几乎翻到了尽头了。这时,有人在山坡那头喊道:“同志们,开饭了!没翻完的先休息一下,下午接着翻!”于是大家陆陆续续摘下手套,把铁锹集中放到山坡上,三三两两地去到“品茗轩”享用松涛山庄的伙伴们为大家准备好的自助餐了。这一切都是那么地有章有序和娴熟。早就听说,博远公司的员工们都会一手好农活,春采茶秋收桔冬翻地,四季农活个个都是一把好手,今日体会果不其然。众所周知,农活是个季节活,日常管理并不需要特别多的人手,到了农忙时节却是需要赶时间完成的,如果单纯为了农忙去聘用人,一是找不到人再就是成本很高,所以在农忙时,博远团队的伙伴们就会主动顶上去。大家伙一起齐心协力,既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,又在劳动中得到了锻炼,凝聚了团队力量。特别是在整个劳动过程中,领导干部普通员工都一样干活,没有偷懒做样子的,无论是五十好几的还是二十来岁的,下到地里俨然就是一个象模象样的“农民”了。每个人的表现都出乎我的意料,王经理在公司这么多年,自是一把好手就不说了,连翟书记这样看上去文弱儒雅的书生虽然和我一样是第一次干农活,从体力和技艺上一点不输给那些“老手”们,并且吃了午饭,他竟又直接去了地里干起来。

    大半天的劳动下来,腰酸背疼是肯定的,公司的大多数员工平时也不会接触这些农活,但是下到地里,个个表现得生龙活虎,生怕落在人后,一年数次,次次如此,这其中的深意耐我寻味。这时我竟然想到了公司经常提到的一句话“ 博远梦 劳动美”。我想正是因为大家怀揣着一个收获的梦想,才能从内心感受到劳动的美,从而转化为实际的行动。虽然初尝农艺带给我好几天身体的各种酸痛,但是想到那绿盈盈飘香的清茶、那红橙橙的桔、那些收获的梦想,我对采茶收桔竟也是充满了期待。我相信,不久后,我也会身边的同事们一样历练出一身的好“农艺”,成为一个农家的“好把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