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商贸分公司 发布时间:2019 年 05 月 15 日 浏览次数:2099 作者:李红云
“春风解恼诗人鼻,非花非叶自是香。”又是一年采茶时。凌晨五点,天未亮,街道寂静,路灯照亮前行,我和老公骑行在去往松涛山庄的路上。身边偶尔有摩托车驶过,摩托车后面坐着的人头戴遮阳帽,胳膊上还挎着小凳。“也是去采茶的”,一种亲切感涌上心头,驱走了身上的凉意。
近三十分钟的行程来到了松涛山庄茶园,已有更早到的人在采茶。他们有的戴头灯,有的用手机照着,聚焦在一颗颗的芽茶上。头灯的光随着或俯首、或弯腰、或蹲、或转身的姿态,像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。稍作片刻,整理好用具就和老公分头行动。春茶嫩芽,碧绿飘香,根根饱满,像健硕的男子汉;芽上的露珠,灯光下格外晶莹剔透。一双双或细腻修长或岁月留痕或粗壮有力的手,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捏住芽茶的节间部位向上拈起,一根完整的芽茶就离开了茶树。采茶时对手指灵巧程度的把握,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,需要有绣花功夫。记得老公第一次采摘时,指着芽茶告诉他采摘标准、手法时,他说只摘这么细的芽,太难采了。他开始采的时候,眼里看不到芽尖,看到了,手指一提,芽断了,还有时因芽茶沾着露水,以为放进袋子里了,没曾想蹭掉了,心里着急可眼、手节奏不一,1个小时只能采10克左右,而且直喊腰酸背疼。经过这三年的锻炼,老公也已经成为采茶熟手,能够在采茶时眼到手到、流畅自如。
晨曦微露,一抹朝阳透过云层散发出柔和的光芒,缭绕的晨雾慢慢散开,茶园披上了霞光。一时间,嘹亮的鸡鸣、欢快的鸟叫、院里的犬吠和人们的寒暄声、欢笑声都声声在耳,茶园被渲染得活然生色。片刻休息,伸了下腰,抬起头深呼吸,空气中流淌的都是浓郁清新的春茶气息。眼望四周,一垅垅茶树整齐排列在路两旁,郁郁葱葱,翠绿的嫩芽傲立枝头,吐露出茶叶的芳香,整个茶园像一片绿色的海洋,一阵风吹来,嫩叶成片地摇摆起来,发出沙沙的声音。大家或手端筐,或胸前挂着自制纸盒、布袋,散落在一行行茶树间。他们中有博远员工,有员工们的公公、婆婆、爸爸、妈妈、丈夫、妻子、子女,还有员工们的三姑二姨、闺蜜、朋友,就像色彩缤纷的花朵点缀在一片绿海中。转过身去,茶树对面一张熟悉的脸映在眼前。“阿姨,您又来帮儿媳采茶了,去年采茶中午休息时,我们坐在石凳上聊过”,“是的是的,原来是你”。博远人以自身拼搏干事的敬业精神带动着身边人,不用过多的语言,只需自觉行动。亲友们从开始的好奇、不情愿到现在主动询问,“你们什么时候采茶说一声,我们也去”。这就是给力的亲友团!
一垅茶树,你向右进,他从左来,在某个点交汇时,都不约而同问“采了多少?”眼睛望着装茶的器具说,“采了不少嘛”“还不行啊”,脚不停歇侧着身擦肩过去,继续埋头采摘。采茶是一门技术活,采茶过程中腰、眼、手三者要协调一致,要不然,容易腰酸背痛,影响采摘效率。大家穿行在一棵棵茶树间,感受着采摘辛苦与快乐。一番辛劳之后到了交茶时间,大家陆续集中,两只手端着茶筐去排队称重,衣服裤腿已被露水打湿,鞋子也沾着泥巴,拇指和食指被茶叶汁染成墨绿色。人渐渐多了,互相看采了多少,你一言我一语,红彤彤的脸上绽放着收获的喜悦。等到称重时,松涛山庄的验收人员认真检验质量,手法娴熟地上下抖动簸箕,浮叶掉落,合格称重。280克、460克、125克……一串串的数字都是满满的幸福。
采茶虽辛苦,但也是一件乐事,你看那芽茶展露身姿,碧绿娇嫩,等待着它们将要遇见的人摘下,华丽转身落入杯中,亭亭玉立,茶韵飘香……
满山薄雾似轻纱
亲朋好友共采茶
手指拈来筐篓满
新芽香飘满山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