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护,只为一库清水

来源:大坝景区管理处     发布时间:2019 年 07 月 22 日     浏览次数:2099       作者:詹世军

    站在丹江口大坝之巅,俯瞰下游,江水悠悠,渔舟海鸥尽收眼底;回首平视,烟波浩渺,碧水连天,给人以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的优美意境;极目远眺,青山隐隐,山环水绕,湖光山色交相辉映。

    欣赏着美景,听着大坝景区讲解员生动的讲解,我们仿佛听到了1958年初冬凤凰山传来的一声震天巨响,恍惚又看见了那个红旗招展、人山人海、艰苦卓绝的宏大建设场面,十万大军、十万条扁担、十万双肩膀,肩挑背扛,日夜奋战在汉江河上,劳动号子响彻云霄,战斗场面震撼大地。那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兴水战争,更是一场规模宏大的人民战争,“走进羊皮滩,两岸是荒山,喝的是泥巴水,住的是油毛毡。”这段顺口溜,反映了丹江口大坝建设者们的艰苦生活。建设大军身裹三尺雨布,以天为被,以地当席;他们以苦为乐,向汉江宣战,不少人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。60多年前,老一辈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抒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水利史诗。他们用血汗浇铸起山一样巍峨的坝墙。从此,“汉江大水浪滔天,十年倒有九年淹。卖掉儿郎换把米,卖掉妮子好上捐。打死黄牛饿死狗,背起包袱天边走”的汉江给两岸人民带来的巨大洪涝灾难已成为历史。丹江口大坝浸透着他们艰苦奋斗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信念,它是一幅宏伟的时代画卷,更是人类水利发展史上的奇迹。

    在工程展览馆展厅里,品读着一段段感人的文字,观看一张张珍贵的照片,仿佛无数张纯朴善良、青春洋溢的面孔向我们涌来,当年年富力强的青年,如今垂暮之年的老人,时而清晰,时而模糊——在那个肩挑背扛的年代,老一辈水利人在这里抛洒青春、热血和汗水。他们浑身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,为了水利建设,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支撑着他们——只有兴修水利才能吃饱饭,过上好日子,为子孙后代造福,老一辈人朴素的情怀和故事让人感动。

   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十万大军奋战在汉江上的身影渐行渐远。但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,一代代水利人坚守,理想从未破灭,汉江精神薪火相传,大坝加高续征程。2005年,丹江口工程迎来了她生命的新历程——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开工。在大坝加高的无数个日日夜夜,烈日、汗滴、冰雪,那冻裂红肿的双手、夜不成寐的夜晚;反复涂改的图纸;一个个项目落实后,安全帽下那由衷的笑脸,荡开的皱纹,托起了我们心中的梦想,一代伟人的伟大构想实现了。

    2014年12月12日,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。一条河从丹江口水库的陶岔渠首悄然出发,涛涛向北流。一路水质清冽、绿树环绕,清澈的汉水给干渴的中原、华北和京津大地带来丰盈的滋润。那是一条人间的河汉,那经过长途跋涉后到达的水,最终被捧在杯子里端详,一口口饮下,化为淡淡的甜,化为一种若有若无的诉说。

    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曾踏歌汉江的孔子,如果再涉汉江,再到丹江口,面对今日之变化,不知道又要吟唱出何等的感慨。“神女应无恙,当惊世界殊”,想必神女也要为这伟大工程惊叹。正是一代代汉江水利人的自强不息、忠诚担当才铸就了今日的辉煌。

    工程建设需要忠诚担当的水利精神,水利工程的守护更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。1983年10月的特大洪水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。160.07米,丹江口水库建库以来第一次超越千年一遇洪水位,洪水掀起的巨浪冲打在厂房及尾水的坝体上,惊天动地,声震如雷,令人震憾——这是水与陆、生与死的攻防。“坝在人在,战斗到底”,在这场防汛抢险战斗中立下了这样的誓言,千钧一发之际,汉江水利人众志成城,力挽狂澜。2005年、2010年、2011年……一次次防汛抢险,汉江人经受住了一次次考验,也一次次诠释着水利人的忠诚与担当。2014年夏季,河南省出现了严重旱情,在长江防总的安排和部署下,丹江口水库向平顶山市应急调水,为平顶山市城市生活用水解决了“燃眉之急”。

    “守护枢纽是我们的职责,我们必须敢于担当,确保防汛安全!”“作为水利企业的员工,我们有责任在项目建设中把好关,确保生态优先。”“作为一名水库管理人员,我要牢记总书记的叮嘱和要求,做好水库的守护者。”汉江水利人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从左岸至右岸、从坝面到廊道,无论严寒酷暑,任凭风吹日晒,都有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。他们用心呵护着巍巍大坝,换来了水库水质、蓄水、供水安全,换来了沿岸百姓安居乐业,换来了受水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。南水北调为中国北方送去了清冽、甘甜的生命之源。此刻,水都与首都人民心连心,正如那古诗里所描写的“我住长江头,君住长江尾,日日思君不见君,共饮一江水”情景。

    水利人与水为伍,与水为伴。在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,千千万万个水利人像汉江人一样,坚守在山川河流的深处,奔走在农田泥土之间;披星戴月,山河为伴,常年漂泊在外,风餐露宿。他们抢险救灾,奋战不息;他们,没有惊天的业绩,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执着!他们就像江河里的一滴滴水,干着平凡的工作。正是每个水利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,成为水利事业一次次取得新成就的最坚实基础,他们也成为了新时代最可爱的水利人。

   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。从党的十八大美丽中国的提出,到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大部署,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——由工程治水转变为生态治水。人民对优质水资源、健康水生态、宜居水环境的美好生活向往,也就成为了新时代水利事业的光荣使命。

    随着老领导夏克撒下一粒绿色种子开始,汉江水利人从此踏上了打造“绿色汉江、和谐汉江”的征程。场地覆土、地形整理、杂灌清理、花木栽植——轰轰烈烈、如火如荼的绿化景观及环境整治建设让坝区悄然发生着变化。现如今,绿叶碧草,花枝竞放,如同构筑了一道生态屏障守护着一库清水。坝前公园草木葱郁、绿树成荫;松涛山庄瓜果满园,桃花、梨花漫山遍野,生态茶园郁郁葱葱,茶香四溢;丹江口大坝“左岸观叶、右岸赏花”的格局已具规模,两岸青山有樱花作伴,与银杏为伍,丹江口大坝水利风景区成为了丹江口市的一张靓丽名片,一座生态之城正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崛起。

    “要进一步明确水利风景区功能定位和目标内容,发挥综合效益,维护河湖健康,提供更多优质水利生态产品。”丹江口大坝景区作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,将牢记鄂竟平部长的殷殷嘱托,担当起守护大坝安全、水源保护的职责,使水工程安全不断加强,水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护,水生态环境进一步修复与改善,水文化、水科普不断弘扬,为人们打造水清岸绿、风景优美、人水和谐旅游环境,为人们提供优质生态产品。作为新时代水利风景区的工作人员,我们也要在守护好一库清水的同时,向游客讲好建坝故事,成为新时代水利精神的传播使者。

    上善若水,润物无声。作为新时代的水利人,作为北方人民的守井人,我们拥有丹江口水库一样的宽广胸怀,我们用忠诚担当守护一库清水,让青山永驻、绿水长流。

    (此稿为长江工会“我心中的新时代水利精神”主题征文一等奖作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