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园林绿化工程分公司 发布时间:2022 年 12 月 27 日 浏览次数:1172 作者:白荧刚 李若楠
水土保持,这个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,已经逐步发展为博远置业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。因水土保持往往具有点多、面广、线长的特点,造就了数以万计的水保人常年四海为家,用难以想象的勇气和毅力,不断续写着生态保护的新篇章。博远置业公司就有这么一群年轻人,他们毅然选择了水保,并义无反顾地将青春和热血抛洒在水保项目落地的任何地方。
一千五百多公里之外,白荧刚已经一个人在泉州国储项目阵地坚守了半年。为扩大公司水土保持领域业务,也出于开源节流的考虑,白荧刚坚决服从分公司工作安排,独立带着项目远赴泉州开展工作。然而,尽管早有思想准备,但从项目开始落地那一天起,项目开展的工作难度就远远超过了白荧刚的预期。一桩桩一件件横在面前的难题,让项目举步维艰。面对困难,白荧刚深知分公司各项目人员都比较紧张,等和靠是解决不了问题的,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靠自己。几个月以来,白荧刚坚持不等不靠,以“封山开路,遇水搭桥”的执着,攻克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道道难题,铲平了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障碍,不仅保证了项目的有序实施,更以后天的努力填平了项目的“先天”不足。缺乏水保工作技术支撑性文件,那就自行收集资料;大规模开挖作业导致现场交通不便,那就协调参建单位车辆同巡;巡视人员不足,那就采用相互代位巡查;现场问题无法及时整改落实,那就借力施压,迫使施工单位主动作为……目前,泉州国储项目已经“步入正轨”,处于平稳运行状态,这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从2020年7月开始,另一名水保青年涂正安按照公司安排,到西藏负责格拉管道水土保持监理检测工作。项目全线八成以上都4千多米的高海拔地区,现场巡查最高点唐古拉山口5231米,更是属于超高海拔“生命禁区”,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地的一半,徒步行走能够感受到平地负重50斤的压力,“天上无飞鸟,地上不长草,风吹石头跑,氧气吃不饱”是这里的真实写照,对于涂正安这样一个“外来人员”的身体无疑要承受巨大挑战。但涂正安作为驻扎高原的博远人,在两年的工作实践中默默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“老西藏精神”,并由此形成了他心中独特的高原水保监测工作理念——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忍耐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奉献。两年来,他战胜了孤独,坚守高原独立完成了格拉输油管道监理、监测驻点工作,为公司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;他克服了苦累,每月爬山涉水深入水保一线,凡是有水土流失的施工现场,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印;他打败了压力,为工作自觉放弃节假日,为工作经常加班加点,全身心投入工作中。如今,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青藏高原上,涂正安独自一人以“缺氧不缺精神”的信念坚守,用毅力和苦干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,高质量完成水土保持监理、监测驻点工作,得到客户、领导和同事的普遍认可。他先后荣获“青藏输油管道工程2021年度优秀个人”“青藏输油管道2021年质量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,这些都是水保行业少有人能获得的荣誉号。艰苦条件下的身心历练使得涂正安快速成长,目前已经成长为一位“武”能跋山涉水,“文”能提笔著章的全能型青年人才。
像白荧刚、涂正安这样的水保人还有很多,他们在不一样的水保一线,续写着一样的水保故事。张江波在今年比价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大藤峡蓄水验收;张心怡长期致力于专业技术领域,交出了俄气东线、郑万高铁监测报告,以及汉江新天地花园、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水保方案等让业主和单位满意的答卷。
无论是开拓前沿阵地,还是维持现有项目运行,青年水保员工的成长有目共睹。这支经历“南征北战”,充满活力的“90后”队伍,正逐步成长蜕变为守护水保项目阵地的可靠力量。